Intel在“等风来”,结果等来的不是业界盟友AMD的支援,而是美国政府的“救命稻草”。就在刚刚,Intel官宣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——特朗普政府斥资89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638亿元),认购了Intel 9.9%的普通股,一跃成为最大股东。
不过细看协议,这次美国政府虽成了Intel的大股东,但并未要求进入董事会,也不直接参与日常运营管理。很多人疑惑:特朗普不是说“一分钱没花”吗?这不是实打实砸钱了吗?
其实,这笔钱并非新的财政拨款,而是把原本芯片法案、Secure Enclave方案中承诺给Intel的补贴和投资,直接按股权“入股”形式发放。简单理解,就是财政口袋没有再掏新钱,只是换了一种更加“直接”的操作方式。
---
芯片法案“变现”成股权,Intel缘何被“国有化”?
回顾下背景:美国早前出台的“芯片与科学法案”,计划为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业补贴527亿美元,另有110亿美元用于芯片研发。Intel作为美国本土芯片巨头,理应是最大受益者,先后收到22亿美元补贴,但依然没能扭转持续亏损和市场份额下滑的局面,甚至卖掉了自家大楼。
芯片法案的初衷本是“重振美产、减少对亚洲依赖”,但事实证明美国制造业基础薄弱,大批美企高端芯片产线仍扎根海外。特朗普在今年3月就公开批评“砸钱没见效果”,呼吁终止法案。此次,他灵机一动,干脆把Intel剩余应得的57亿美元补贴和32亿美元投资,直接“变现”为股权——美国政府“不花一分钱新预算”,成功“控股”Intel。
类似的举动,上次还是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政府控股通用汽车。这也让Intel一夜之间有了“美国国企”的色彩——虽然名义上市场化运作,但实质是“穿上了红背心”。
---
“不想喝汤又想上桌”:政府控股却不想干预?
虽然美国政府成为最大股东,却口口声声不干涉经营、不派驻董事,只想坐享未来红利。这种“只做金主不管事”的姿态,实则是想继续以市场化面孔对外,却又牢牢把控Intel命脉。
更有意思的是,特朗普本月初还在推动Intel CEO陈立武下台,目的很明确——以Intel为样板,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,并以此向选民和资本市场“交账”。
---
AMD“不会出手相救”,Intel依然是市场霸主?
有的朋友或许会问,AMD为什么不“拉兄弟一把”?实际上,Intel历史上从未对AMD金援,反而AMD还曾因反垄断诉讼在2009年拿到Intel赔偿的12.5亿美元,双方还签署了专利交叉授权协议。
即便到了今天,Intel依然在各大市场占据主导地位:
- 桌面处理器市场:2025年第二季度,Intel出货量份额67.8%,营业额60.7%;AMD虽势头强劲,但份额为32.2%和39.3%。
- 移动端处理器:Intel份额高达79.4%,环比提升。
- 服务器市场:Intel市占72.7%,但高端服务器被AMD步步紧逼,AMD依靠27.3%的出货量份额获得了41%的营收份额。
不过,Intel虽有“江湖地位”,但主营业务利润极低。尤其在独立显卡市场投入巨大,却几乎颗粒无收,第二季度亏损也加剧。企业“体量大、赚钱难”,政府救助也就顺理成章。
---
Intel的“王者归来”之路?
新任CEO陈立武上任后,持续改革高管团队,All in AI芯片、GPU及代工业务,寻求转型突围。美国政府“入股”究竟能否助力Intel翻身,还是重演当年通用汽车“国有控股仍巨亏”的历史?一切还需时间检验。
---
写在最后
这场操作不仅改变了Intel,更给全球半导体格局投下变数。对中国制造、自主芯片产业而言,也是一记警钟和启示。
富通优配-实盘配资平台APP-炒股咋加杠杆-股票配资官方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